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评论
  • 综述评论
    李冰峰, 周孟
    2025, 54(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内外铝板带箔行业现状进行分析,从生产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4个方面,对铝板带箔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 综述评论
    贾体倬, 徐振, 田爽, 钱岸伟, 陈玉峰, 陈泽夫
    2025, 54(1): 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主要介绍了铝合金水平连铸原理,综述了铝合金水平连铸技术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电磁场技术、HCCM技术、超声技术和变质处理技术在铸造成型中的应用,以及现阶段关于铝合金水平连铸工艺参数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电磁场在铝合金凝固过程中的细化机制。最后,对铝合金水平铸造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综述评论
    阚金锋
    2025, 54(1): 1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镍基合金和不锈钢材料由于在物理及化学性能方面存在差异,给两种材料的焊接过程带来了困难。文章综述了熔焊、非熔焊和低稀释焊三种技术在连接镍基合金与不锈钢异质材料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镍基合金/不锈钢异质金属材料连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综述评论
    何向问, 韩正英, 李坚
    2025, 54(1):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中国再生铝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回顾,指出中国当前需要这样一个再生铝的高速发展期。从国家和地方政策、国家及行业标准、回收体系、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及内外部环境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再生铝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未来再生铝工艺技术发展方向和未来再生铝产业发展展望。
  • 材料研究
  • 材料研究
    张万鹏, 张明玉, 胡雅歌
    2025, 54(1):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TC19钛合金进行不同工艺参数的固溶时效处理,随后在400 ℃高温条件下进行拉伸测试,研究TC19钛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以及高温拉伸性能。研究发现,在固溶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合金微观组织中初生α相含量不断减少,且形貌逐渐等轴化,而次生α相含量不断增加;合金强度在固溶温度升高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但塑性却不断降低。合金高温拉伸断口形貌主要由尺寸较大的韧窝组成,并有大量尺寸较小的韧窝分布在大韧窝中。
  • 材料研究
    曲明, 高作文, 毛晓东
    2025, 54(1):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combined C-H构建了5182铝合金0.85 mm厚板材的材料模型,基于Deform软件建立了自冲铆SPR搭接结构(0.8 5 mm 5182/2 mm 5754)模型,并以接头互锁值和底厚值为目标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分析误差在5%以内。基于该铆接模型开展了5182合金上板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加工硬化指数对铆接接头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接头互锁值U随板材屈服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抗拉强度和加工硬化指数的增加而降低;底厚值Tmin随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而增加。三因子对底厚值的影响顺序为抗拉强度(kσs(0.00269))<加工硬化指数<屈服强度影响(kσb(0.00378))。
  • 材料研究
    栾海波, 万伟, 陈牧, 田翔, 苏纯绅, 陈帅
    2025, 54(1):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维氏硬度计,研究了在初始置氢氢压为56.783~88.350kPa下置氢所得氢化TC21钛合金在600~940℃下等温定容除氢后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维氏硬度。研究发现,当放氢温度为700~940℃时,氢化脱氢后的TC21钛合金组织中出现了针状α'马氏体,当放氢温度从700 ℃上升至940 ℃时,氢化脱氢后TC21钛合金的针状α'马氏体的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当初始置氢氢压为56.783~88.350 kPa时,在800 ℃放氢温度下氢化脱氢后的TC21钛合金组织中出现了针状α'马氏体。随着初始置氢氢压的上升,氢化脱氢后TC21钛合金的针状α'马氏体的含量减少。当放氢温度从室温上升到940 ℃时,氢化TC21钛合金等温定容除氢后的显微维氏硬度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后增大。当初始置氢氢压从0 kPa上升到88.350 kPa时,氢化TC21钛合金等温定容除氢后的显微维氏硬度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后增大。不同初始氢压置氢所得的氢化TC21钛合金在不同放氢温度下等温定容除氢后的显微维氏硬度均比原始TC21钛合金小。
  • 材料研究
    邓鑫, 祝哮, 唐鸿洋, 金文福, 李欢, 田春雨
    2025, 54(1): 4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航空用2024-T351铝合金进行MIG、TIG及FSW焊接工艺研究,MIG及TIG焊时分别采用ER 4043及ER 5356两种不同焊丝进行焊接,焊后对三种焊接方法所焊2024-T351焊接试件进行晶粒组织分析、耐腐蚀性能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FSW焊耐腐蚀性能优于熔化焊;使用ER 4043及ER 5356焊丝的熔化焊2024-T351铝合金强度仅可达到母材实际强度的20%左右,且未达到材料屈服强度便发生断裂;FSW焊2024-T351铝合金强度可达到母材实际强度的77.8%以上。
  • 材料研究
    张欢欢
    2025, 54(1):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AZ61镁合金热轧板材经退火处理的静态再结晶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AZ61镁合金再结晶晶粒分数和退火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JMAK方程描述,经计算可知,AZ61镁合金在250 ℃以上退火时可发生静态再结晶,其再结晶激活能范围为23.1~33.7 kJ/mol;退火温度在250 ℃、300 ℃、350 ℃和400 ℃时,再结晶完成时间分别为240 min左右、122~150.9 min、69.2~102.3 min和42.6~73.4 min。同时,通过计算可得到AZ61镁合金再结晶动力学曲线,并结合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可为AZ61镁合金退火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
  • 熔炼铸造
  • 熔炼铸造
    范文杰, 朱绍珍, 陈 昊
    2025, 54(1):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真空电子束炉熔炼四次获得RRR值大于400的高纯铌铸锭,研究了熔炼次数对其化学成分、硬度和RRR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一次电子束熔炼后,间隙杂质元素(C、H、O和N)的含量急剧减少,饱和蒸气压较高的Ti、Fe、Si和Ni金属杂质元素熔炼过程中几乎都能挥发去除,其去除率均可达到95%以上。饱和蒸气压略高于Nb的Mo元素,经四次熔炼后,铸锭上部和下部Mo元素的去除率分别为52.4%%和61.9%。饱和蒸气压较小的W和Ta杂质元素含量随着熔炼次数的增加而提高,经四次熔炼后铸锭上部W元素和Ta元素含量分别增加了78.6%和54.2%,铸锭下部W元素和Ta元素含量分别增加了78.6%和45.8%。此外,随着熔炼次数的增加,铸锭的硬度逐渐减小,RRR值逐渐增加,经四次熔炼后,铸锭上部和下部的RRR值分别达到412和418,完全满足后续生产RRR值大于300的高纯铌板材的需求。
  • 表面处理
  • 表面处理
    陈 龙, 肖宝靓, 王鑫, 尤媛, 刘秋颖, 杜宏光
    2025, 54(1): 5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参考标准中2xxx系铝合金剥落腐蚀溶液,改变溶液中Cl﹣、NO3﹣的含量和溶液pH值,配置出12种溶液,对2024铝合金进行腐蚀试验,研究Cl﹣、NO3﹣和溶液pH值对剥落腐蚀的作用。通过对比试样表面腐蚀形貌和试样腐蚀失重结果,分析剥落腐蚀溶液中阴离子对铝合金剥蚀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剥落腐蚀溶液中Cl﹣、NO3﹣和酸性条件对铝合金剥蚀影响很大。剥落腐蚀溶液中的NO3﹣有两种作用,首先NO3﹣的强氧化性可以减缓铝合金表面的腐蚀速率,其次NO3﹣腐蚀产物存在气体的特性会促进铝合金剥落腐蚀的发生。Cl﹣可以破坏铝合金表面钝化膜,是铝合金发生腐蚀的必要阴离子。酸性条件主要的作用是提高合金的腐蚀速率,对铝合金的腐蚀具有去极化作用。
  • 自动控制
  • 自动控制
    陈辉, 裴晓斐, 董磊, 高立军, 郭珍
    2025, 54(1): 6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针对AGV小车设计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同行业相关设备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